生动课堂展风采
学科融合育素养
2025年宜昌市初中英语 “生动课堂”大赛圆满落幕
3月24日至25日
由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,西陵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宜昌市第九中学承办的2025年宜昌市初中英语“生动课堂”大赛在宜昌九中报告厅成功举行。来自全市14名初中英语教师以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课程为蓝本,通过4个课时的“同课异构”开展教学竞技,展现课堂创新活力。宜昌市初中英语教研员黄海燕、西陵区教育局党组成员、西陵区教科院院长覃江红、西陵区教科院副院长刘春林、宜昌市第九中学校长甘亚妮、各县市区初中英语教研员及初中教师代表共5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。
课堂竞技
异构展风采 匠心育素养
在两天的赛程中,14位参赛教师围绕七年级下学期七、八两个单元的课程开展语音课与口语课、语法课、阅读课以及写作课的同课异构设计。教师们以新课标为纲,融合跨学科主题、数字化工具及生活化情境,打造出风格多样的生动课堂。有的以问题和发展为导向,串联单元学习任务;有的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辅助课程活动,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语言技能;还有的以问题链构建单元学习的内容逻辑。多元教学模式既彰显教师个人特色,又凸显“以学定教、立德树人”的课程理念,现场观摩教师纷纷表示深受启发。
专业赋能
精准点评明方向
赛后,各县市区英语教研员组成评审团,从价值驱动、内容联动、思维触动、学习主动四个维度对参赛课例进行评价。
最后,省级教材培训专家对14节课进行精准点评,本届大赛呈现三大趋势: 一是以“真实问题驱动”重构教材内容,教学设计与核心素养培育紧密衔接,凸显英语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; 二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,实现“精准学情分析—分层任务推送—动态效果反馈”闭环,落实因材施教; 三是教师进一步关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,深化“教—学—评”一体化实践,为“生动课堂”注入长效生命力。
创新成果
以赛为媒 聚力前行
本届“生动课堂”大赛首次采用参赛教师在24小时内完成课题抽签及备课准备,这一创新机制对教师能力提升、赛事公平性及教学改革推进具有多重意义,24小时限时备课要求教师快速整合教材、学情与教学方法,摒弃“表演式备课”或过度依赖预设模板的弊端,更真实地反映其教学设计能力、学科知识储备及应变能力。通过高强度备课压力,倒逼教师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设计,避免程式化教学,推动课堂从“知识灌输”向“能力培养”转型,为教师成长提供立体化支持。
大赛获奖名单如下
一等奖
● 邹成博 宜昌市金东方学校
● 张 晨 宜昌市第九中学
● 周美琼 长江中学
● 赵 媛 宜昌市第三中学
● 朱 甜 宜都市外国语初级中学
● 叶熊莉 五峰渔洋关镇初级中学
● 邹江霞 枝江市问安镇初级中学
二等奖
●何宝菊 兴山县古夫中学
●张春艳 当阳市育林中学
● 李晓晴 夷陵区东湖初级中学
● 鄢晓艳 长阳县长城中学
● 杨玉萍 远安县嫘祖中学
● 徐 鸿 宜昌市第二十七中学
● 李丹丽 秭归县实验中学
本次大赛不仅为全市英语教师提供了展示舞台,更是一次全域教研推广活动,深化了全市“生动课堂”的品牌建设。
发布于:北京市